饯行邀请函

时间:2025-02-07 12:49:01
实用饯行邀请函

实用饯行邀请函

关于邀请参加“践行生态文明,放飞青春梦想”

各高校团委: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地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大学生要努力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绿色事业的建设者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者。在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有关单位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实践活动。贵校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绿色环保活动,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做出了一定贡献,我们诚挚邀请贵校生态环保社团或相关组织参加“生态梦 我们行”——第二届百所高校“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具体参与形式说明如下:

1.组织校内学生参加首届光大环保杯全国大学生“生态梦想资助计划”。活动拟邀请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环保领域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生态公益项目的申报和评选,旨在进一步调动青年学生环保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和创造性。通过集体(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拟对全国评选出的优秀生态公益项目进行资金资助(1000-3000元),在“六?五”期间进行统一立项奖励,并支持项目落地。

2.号召校内学生积极参加“我的生态故事”微视征集大赛。拟与新浪微博合作,发动百所高校青年大学生以“我的生态故事”为主题拍摄微视并上传,活动将号召网友对网络展示的“我的生态故事”进行点赞、转发和评论,选出最受欢迎的微视,并进行统一表彰和展示,号召人人为实现“生态梦”积极行动。

生态梦,我们行。诚挚期待贵校参加第二届百所高校“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与我们一道践行生态文明,放飞青春梦想!

联系人:罗 杨(老师)62336808 15811052455刘昱瑶(学生)18811378465

马 帅(学生)18811581351

附件:

1.首届全国大学生“生态梦想资助计划”方案

2.全国大学生“我的生态故事”微视征集大赛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北京林业大学

20XX年5月

附件1

大学生“生态梦想资助计划”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0月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北京林业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

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

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三、项目概述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指示,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环境保护部确定的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的号召,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与北京林业大学决定以“生态梦 我们行”为主题,在百所高校同时开展系列宣传实践活动。

举行“生态梦想资助计划”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活动拟邀请大学生环保社团、环保领域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生态公益项目的申报和评选。旨在进一步调动青年学生环保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和创造性。通过集体(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拟对评选出的优秀生态公益项目进行资金资助(1000-3000元),并支持项目落地。

四、活动流程

五、资格要求

1.本次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

士生、博士生;申请人需以团队形式报名,每个团队至少3人,团队所有成员均需在参与实践活动前年满十八周岁(即19XX年5月30日之前出生),且身体状况良好,适合参与所提报的方案,并附上本学校团委印章的扫描件(或拍照)作为资格审查材料。

2.参赛团队需由大学生自愿组成,项目方案需获团队全体成员认可。参赛团队需向团队所在学校或校内的学院、相关负责单位等完成项目备案。

3.参赛团队需保证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确定所报项目将会在2014年暑假内完成目标任务。

4.参赛团队的生态梦想方案应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如符

设计教育

一.设计教育的症结

20XX年12月份在上海举办中国设计教育研讨会,组委会给我发来了邀请函,请我参加,清华大大学美术学院的理论专家杭间老师也亲自跟我说,希望我的论文能包含这样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谈谈自己对国内设计教育的看法,二是讲讲自己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内容和题目自然是要围绕中国设计教育的了。我答应他们一定写,但真到动笔的时候,倒觉得很是棘手。写什么?怎么写?这都是问题。

写成一般应付学术讨论会的文章,只谈学术,不涉及或尽量少涉及其他,在我而言,是很容易的。但这种不切时弊,不及要害的“纯学术”论文,在目前这种浮躁的大气氛下,对目前国内设计教育学术平庸化的大环境,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所以,我想讲实话,把自己这些年真正想到的、感觉到的问题写出来,希望对促进中国现在陷入困难的设计教育真正起点作用。我知道讲实话不好听,准会得罪人,但是却也知道,若果大家都不讲实话,问题永无解决的一日!何况现在设计教育面临的的问题,根本不是学术问题,是受累于十来年来不成功的教育“改革”的问题。整个教育体制出轨了,设计教育何能独善其身?就好比一辆火车出了轨,你要做的事是先要用吊车把它吊回轨道上,再研究它为什么会出轨,找出防止再出轨的措施来。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从学术角度讨论这车的设计如何,出轨时的冲击感多么巨大和壮观。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应该是从19XX年代末就开始了,到19XX年代初期,出现了比较有声有色的局面。我自己是19XX年开始投身设计史论工作的,应该说是刚刚赶上需要史论研究的好机会,在需要的时候做了需要的工作,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把西方现代设计史理清楚的人之一。我当时的工作,仅仅是两方面:第一是大声疾呼设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美术学院里的工艺美术教育体制应该朝符合经济发展的设计教育转化;第二是用比较通俗的方法(包括在全国各个院校讲学和出版史论著作两方面),给国内设计界讲清楚现代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我一直认为,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史论研究”的层面,仅仅是做了史论普及的工作。想想20多年前,根本没有那么多“学术”会议,但是因为大家都很珍 ……此处隐藏3512个字……,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根本动不了手,顶不了用,是常见的现象。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在制造业经历了跨越性发展阶段并实现工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非常严重。起步20多年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我见过好多大企业的老板,对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相当瞧不起,说即便好的,也不得不在单位锻炼几年才能顶用。

请问:那些年轻人花了那么多学费,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学了些什么啊?(当然,这个高等教育产出与经济建设需求错位的现象,绝不仅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问题。不少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也被工作单位送去“再进修”,而这又成为工科大学的一条生财之道,甲学院将乙学院的毕业生弄回来再教育,乙学院又将甲学院的学生找来“在职进修”。高等院校热衷于办各种短训班、进修班,已成常态,原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师资力量再次分流,而学院乐得卖完了毕业文凭再卖进修结业文凭。之中的混乱,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从数量、规模上来讲,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确发展迅速, 但是几年前开始的盲目扩招带来的设计教育过度膨胀,使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所谓通用设计的专业中,中国每年培养的数十万设计毕业生,大部分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经过四年不合格的教育,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参与到设计行业中,用质量恶劣的设计污染我们的环境。中国在近10多年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与包装污染大国、建筑与室内环境污染大国。为了争取更高的利润,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在包装和平面设计上滥用装饰、滥用昂贵材料的现象比比皆是。

国内的大、中、小城市的建筑与城市环境已经沦陷为广告、招牌、招贴的海洋,中国的“月饼”、“棕子”超豪华的恶劣包装已经成为国际包装设计中最恶俗的典型。乃至于需要国家在法律与法规的层面上来限制规范广告与包装、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一个有几十万人从事设计的国家,在浩瀚如山的包装设计中,居然看不到多少精彩的设计作品。此情此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此庞大的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形成着巨大的反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家电制造与出口、家具制造与出口、服装制造与出口、玩具制造与出口大国。

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电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服装设计大师、玩具设计大师。全球都可以看看Made in China,却几乎不见Designed in China。由于中国制造缺乏自己的设计与品牌,中国的制造业在近年来频频被西方发达国家以“反倾销”的理由给予制裁。在西方谈中国设计,大家都是宛然一笑,不会讨论。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站在十字路口上!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与经济生产实践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学校教育的水准每况愈下,但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牵制下,高校设计教育与产业发展基本脱节,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又不允许外部力量参与竞争。中国设计人才匮乏,不是源于人数不足,而是设计专业学生水平普遍低下,许多人无法胜任设计工作,而只得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在我任教的Art Center,每个学期,都会有国际知名产业参与学校的项目。学校的大礼堂,会不定期举办由不同领域的设计专家主讲的专题讲座。学生的作业中,常常有专为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等产业提供概念车设计思路的内容。每逢学生毕业的时候举办的企业见面会,都会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也让企业有机会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参与意见。但是,在国内,我并没有见到这种常态形式的双向交流。

中国设计教育的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沿用1970年代或者更加陈旧的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连专业学科名称也都滞后于国际平均水平,比如“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学科,至今仍被称定为“装饰艺术”,翻译成英语是“decorative art”,这是英国在19世纪用的一个名称,早就不用了,平面设计的范畴也早就超出单纯的装饰。这种单一体系,单一制度、缺乏弹性、缺乏市场反馈机制的盲目扩招教育,对中国设计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引入了市场机制,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却依然是属于计划经济模式的,从大学的名称、学制、办学层次到专业的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在进行统一管理的。一个对经济发展需求反应迟钝、对市场要求认识不足的体制,怎么能够培养出我们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的人才,如何能够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际设计教育的挑战呢?庞大的市场经济,和一个刻板僵化的教育体制,中间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饼是越做越大,但是质量却越来越差。因为不是自己的事,大家得过且过,既得利益者在其中中饱私囊,国家设计水平维持低下,外国设计师渔翁得利,这种局面如何解决,个人感觉真是有心无力啊!

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上一直推行这种统一的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以单一的、刻板的、问题众多的、大一统的设计教育模式不断大规模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的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二十多年了,仍是杰出人才少,滥竽充数者众。

中国设计发展到如今的乱像,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国名叫“China”,也是“陶瓷”之意,现在漫说日用磁、高级餐饮磁,就是厕所的洁具,也都是外国品牌纵横天下。去年景德镇在洛杉矶举办陶瓷展,最后是租了个仓库像买破烂一样的推销那些工艺陶瓷,看了让人惭愧不已。 我们现在的办学目标与学科建设方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上。所谓的设计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实践的“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我们有钱修大得不着边际的大学城,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培养设计技能的教学实践课程和教学实践的车间与设备。

不论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或是院校和企业的设计合作关系,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台湾和香港地区设计大学的水平。“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是导致中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时装的不懂面料、不会剪裁、不懂生产流程,就会画些天马行空的效果图,再就是夸夸其谈说时尚。我在浙江义乌、温州,和一些做时装出口生意的老板谈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都说是没有用的,宁可自己从女工中培养人才。记得前几年,杭州一个丝厂女工出身的丝纺行业的企业家(好像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到洛杉矶旅游,专程到学校找我。因为临时来的,我正在上课,她就在课堂外的走廊上等了我两个多小时。见面只有一个要求——王教授,你能介绍一个好的设计毕业生给我吗?她说自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200多个。

《实用饯行邀请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